3月7日,记者从成都市工商局、成都市消协获悉,《成都市消费者协会2015年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出炉。报告显示,2015年成都消费环境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升,全市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并解决消费者投诉11098件,较去年同比减少1.46%。
新《消法》实施2年来,新权益的维权效果持续提升,消费者维权能力也不断增强。2015年,成都各级消协组织全年接待群众来访和咨询28614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68.6万元,同比增加6.72%;其中涉及加倍赔偿的投诉236件,加倍赔偿金额达43.1万元。
据了解,2015年投诉量居前十位的商品和服务依次是:通讯类产品、服装鞋帽、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房屋、餐饮服务、装修建材、媒体购物服务、家具、日用杂品。
随着移动通讯业的发展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通讯类产品投诉量虽仍居首位,但出现下降趋势。2015年成都消协组织共受理通讯类产品投诉2539件,占总投诉量的22.88%。其中,有关移动电话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2507件,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拖延、产品维修责任界定不明、维修站点管理混乱、价格不透明等问题。但是,经过2015年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通讯产品市场的行政指导和专项整治,以及该行业的自律、规范,与2014年相比,投诉量同比降低了15%。
在“吃穿住行”类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食品和餐饮服务投诉量增长了36.95%,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在此方面不断增强。2015年全市共受理投诉619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质量、安全、价格、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
此外,服装鞋帽、汽车及零部件销售投诉、环保等领域的投诉量仍然偏大。消费者在持续关注商品质量的同时,对售后服务越来越在意。消费者对侵害自身人格尊严的行为认知程度提升,对涉及人格尊严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更加在意。对商品和服务场所安全性的需求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