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刘贵祥今天表示,最高人民法院的信用惩戒系统不断发力,截至2015年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的共计308.02万人,自动限制其购买飞机票375.71万人次、限制购买列车软卧、高铁和动车一等座以上车票59.88万人次,有约20%的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的威力而自动履行了义务。按照最高法院有关规划,信息化查控体系与信用惩戒系统将于今明两年健全和完善,必将从根本上助力执行难的解决。
刘贵祥说,近三年来,全国执行案件由340万件增加到480万件,案件数量猛增,再加之存在被执行人以隐匿财产、转移财产等手段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问题,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及被执行财产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范围内坚定不移地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形成各界普遍认同的推动执行模式根本变革的基本布局:建立全国四级法院一体化的执行案件管理系统,通过执行案件流程关键节点监督管理与关键节点公开信息化,减少执行失范行为,堵塞廉政漏洞,有效解决法院内部存在的消极执行、拖延执行、选择执行、违法执行等问题;依托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建立执行查控体系、失信被执行人惩戒体系以及执行指挥体系,以信息化手段彻底改变执行程序中查人找物难、执行效率低、被执行人规避执行违法成本低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即将完成的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查控体系为核心、以地方各级法院执行查控体系为补充、覆盖全国范围以及所有基本财产形式的执行查控体系,将对被执行人财产“一网打尽”,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多部门、多领域的联合信用惩戒。
2013年以来,各地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执行查控体系试运行,对解决执行程序中查人找物难这一瓶颈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巨大威力。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初安排1名工作人员用1个月时间,对全国近3年来14.6万件终结本次执行案件进行了查询,各地法院根据查询结果执行到位42.5亿元。各地法院2015年自行利用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查控体系冻结被执行人存款363.17亿元,扣划3.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