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工商局获悉,我市工商部门日前已全面启动探索应用大数据加强市场监管与服务市场主体建设工作,将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信用监管能力、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和共享市场主体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实现大数据运用。
大数据分析:
“成都信用”
告诉你哪家企业更靠谱
由工商部门牵头建设的“成都信用网”,归集整合了工商、质监、税务、法院、人民银行、水电气公司等40余家市级部门和公共企事单位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3000余万条。下一步,市工商局将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对企业年报信息和即时公示信息的管理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时公示经营异常企业名录,推进“黑名单”管理。此外,“成都信用”还新增了一键便捷查询功能,方便公众快速查询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
据悉,目前成都信用网站日均点击量达1.2万次左右。“‘成都信用’已推出了‘1+3’四个方面的应用,即电脑网络+手机微门户、App和微信。”市工商局信用中心主任龚欣表示,“这四个应用程序已面向公众开放,市民可随时随地、更方便快捷地了解企业信用信息,为投资创业提供信息参考。”
大数据预警:
“网鱼式”监管模式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宽进严管和企业年报后,市工商局还把“撒网”“拉网”和“漏网”的“网鱼式”监管机制与大数据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对数据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和实时处理。这种新的监管模式能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规律和特征,及时发现涉嫌违法的市场主体,预警系统性、区域性的市场异常现象,实现精准执法,从而提高工商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效率,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市工商局还将强化电商领域的市场监管,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交易型网站、重点商品信息发布网站等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托大数据持续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加强各信用平台及政府部门间大数据交流共享机制和异地工商协作机制,开展信用联动惩戒。
大数据共享:
“晒”出企业信用清单
据悉,市工商局还将借助大数据的手段加大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和信用信息共享力度,不仅编制企业信用信息清单并将其阳光“晒出”,同时,还形成了《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目录(2015版)》。
结合“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市工商局下一步还将关联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积极推进全市法人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建立“三证合一、一照一码”部门间共享平台。此外,工商系统还将加强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数据信息共享,为人行成都营管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提供信用信息支持,构筑金融安全防线。目前,市工商局已在研究制定相应工作举措,搭建大数据运用业务框架。
缪梦羽 本报记者 陈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