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信用记录大家都不陌生,尤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信用记录更是近年来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实际上信用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长期以来,企业大多只能看到短期的利益,难免会在“诚信”与“利益”之间选择后者。而随着社会文明的逐渐进步,信用逐渐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信用即是商机”已是大势所趋。企业,也在“信用经济”时代感受到了信用带来的“红利”。
那么,良好的信用将会给企业具体带来什么利益呢?笔者为读者总结了以下六大方面让企业怦然心动的“信用红利”:
红利一:优秀信用记录让政府更加关注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如何加强信用管理,让企业视信用为命,并形成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局面,是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经济领域中的不守信用将意味着削弱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例如去年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就规定自贸区管委会、驻区机构和有关部门可以在市场准入、货物通关、政府采购以及招投标中,查询相对人的信用记录,使用信用产品,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实施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和个人实施约束和惩戒。
红利二:诚信将更促进企业的亲密合作
现在的企业更加重视对方的信用了,在合作、购买前,并不是直接去厂家、商店,而是先上网搜查企业名称,选定多个合作备选对象,进行功能、价格比对,最后查看信用档案最终决定与哪家合作。如果企业档案不良,会导致客户对企业负面扩大的联想,本能地“避凶趋利”,放弃合作。而若企业档案良好,将会使合作更加顺利,良好的信誉,使商务谈判顺利,提高签约率,提升客户忠诚度。长此以往,信用不良的企业在不觉间被淘汰。互联网时代,有这种交易习惯的群体已相当普遍。
红利三:良好的信用记录是小微企业信贷的“救星”
当前企业贷款有两种方式,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受限,导致抵押物不足,而担保贷款手续繁琐、利率又较高,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重重。而中小型企业普遍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信用无法担保、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完整财务报表,都是导致银行不敢轻易放贷的主要原因。
但如果中小企业主动建立信用档案,凭借良好的信用记录,通过收集和保存企业的信用记录,让“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优质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牵手”,双方在合作中实现双赢。为金融机构拓展和管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提供支持,为企业经济交往提供服务,让金融、商业、社会服务机构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而相应的,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则会受到金融信贷机构的严格限制,想要信贷借款将难上加难。
红利四:良好的信用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信用经济时代,市场上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重视自身的品牌形象,在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不仅要把产品、服务变成商品,而且还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等等生产要素转化为商品。这样,企业生产的就不仅仅是产品了,是一种品牌。而这其中信用自始至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名牌产品一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没有信用基础的品牌一定成为不了名牌。
而信用档案作为彰显企业信用的利益,其价值日益凸显,是企业真正的财富。诚信的企业为了快速获得客户信任,促成更多生意,就需要一份完整的信用档案。企业信用档案越早建立,企业受益越大,完善信用档案,帮助诚信企业既能让众多客户“知道”,又能让诚信企业与客户快速建立“信任”,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形象,增强其在企业竞争中的实力。
红利五:好信用吸纳好人才
完善的信用档案不仅可以对企业的产品销售、商务合作有莫大的好处,对招聘员工、吸纳人才这种内部运营活动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薪酬水平曾经一度是择业的第一标准。然而,随着求职者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开始以发展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未来。部分“80后”、“90后”的求职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企业信誉好,一般都会签订劳动合同,入职后权益有保障。而有些信誉不良好的企业却有可能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他们认为,工资待遇固然重要,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找工作一定要找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
红利六:业无信不兴,企业信用决定企业发展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在当前社会,究竟什么最能够体现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的责任呢?就是企业的信用。企业良好的信用让客户从“知道”变为“信任”,据统计,单纯的广告效应,成交率普遍较低。而完善信用档案,才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成交率,使广告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失信企业往往在被发现后一蹶不振,甚至导致一个企业倒闭、破产。
以上即为笔者为各位读者精心总结的六大“信用红利”,相信看完之后企业将对“信用即财富”这句话有更深层的理解。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可以说信用时刻影响着企业:每条信用信息对企业的销售、合作、招聘、投标、信贷等商务活动起着能否成功的关键作用,信用档案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原标题——11315:细数那些让企业怦然心动的“信用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