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陆克文:呼吁G20建立国际信用评级监管机制

点击率:642发布日期:2015-07-06文章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近日在首届世界信用评级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网独家专访时表示,由于现有的信用评级管理系统尚不能满足全球需要,因此呼吁G20考虑建立一个国际信用评级监管机制,并采取国际责任与国家责任双轨制。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 郭小天 摄)

 

以下是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在此次信用评级论坛中您参与了“创新评级思想理论与标准”这一议题的研讨。请问您怎么看待“双评级”理念?

 

陆克文:我认为国际信用评级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信用评级机构是否完全独立,或是存在利益冲突。举个例子,接受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的一些企业通常会向评级机构支付费用,因此这其中存在着利益冲突,进而导致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饱受诟病,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

第二,信用评级机构将由谁来监管。目前,在美国没有实质的监管机制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管控,有的也只是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些“软规定”。我对这样的监管方式没有信心,我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力度。

第三,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是否需要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国际信用评级监管机制。我认为,现有信用评级管理系统尚不能满足全球需要,因此需要建立国际信用评级监管机制。建立这样的监管机制同样为“双评级”提供了可能性。它可以采取国际责任与国家责任双轨制,尽管两者标准会稍有差异,但总体上将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监管体系,这也是本次信用评级论坛所倡议的。我呼吁G20金融稳定委员会能够尽快考虑这样的倡议,因为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将提供一个很好的改革契机。

 

新华网: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您认为加入亚投行能为澳大利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陆克文:在亚投行协议签署之后,有必要认真回顾一下地区机构的发展及澳大利亚的参与情况,尤其是要追溯至战后那些机制和组织刚刚成立的时候。澳大利亚加入了很多亚洲多边组织,要么是创立之初就作为创始成员加入的,要么是后来申请加入的。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友好,而我在几年前习近平主席提议创立亚投行时,就非常支持这一想法。

现在澳大利亚签署协议,终于成为亚投行的一员,我认为这是件好事。这两天我正好在北京见到澳大利亚的财政部长,我俩关系很好,是老朋友了。澳大利亚为亚投行注资近十亿美元,我想应该是亚投行第五或第六大股东。

澳大利亚方面认为亚投行项目会取得成功,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融资,并依靠基建发展来提升经济发展。这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但我相信最终会取得成功的。

 

新华网:您认为中澳两国关系发展的未来前景如何?

 

陆克文:我一直对美中关系以及澳中关系的未来发展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澳大利亚与中国1972年关系正常化,但我们之间的交往要比那更久远。可以说,过去的几百年时间里,澳大利亚都积极与中国开展各种交往和交流。要知道,澳大利亚人口当中有将近百分之五都是华裔,这是澳大利亚社会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是很好的事。

我非常肯定而且乐观地相信,未来澳中关系将发展得更好、更强,因为两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非常好的外交机制来应对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