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成都青白江:让“信用”成为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点击率:725发布日期:2022-07-06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四川

分享到: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城无信不强。”诚信对于个人、企业、城市都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今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制定《“审批监管执法信用”四位一体联动闭环服务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审管执信”四位一体联动服务,在市场准入、医疗卫生、食品、交通四个领域先行试点探索,以信用为基础,贯穿“审管执信”全流程,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闭环管理、一体服务的联动工作机制,实现“放管”高效协同,确保“放得开”“管得住”“服得好”。
信息共享互认 现场勘验一次过关
前不久,老字号德众餐饮的负责人冯远发为新开门店,在网上提交了办理申请。
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大到场地,小到从业人员,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审批人员沈序蕾对申请材料进行预审时发现,预从业人员中,有被纳入“黑名单”不得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员,便立即将“体检结果”告知了冯远发。
“感谢政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细心周到服务,提前‘把关’,按照要求,我们重新聘请了合格人员,现场勘验时,一次过关。”冯远发说。
“一次过关”得益于青白江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网、“互联网+监管”等平台,实现了审批、监管、执法等各环节信息共享互认,弥补了审管分离带来的信息空档和监管执法延迟。今年以来,共享信息48498条。
“通过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办事从找‘部门’到找‘整体政府’的转变。”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政务服务实现了由“进一扇门”到“找一个窗口”再到“一件事一次办”,不断的优化提升。
当前,全区实现98%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82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122个事项免证办,今年以来共开展联合勘验18次、联合检查34次。
审批分等级 信用好的当场办
一年一度的校验执业登记,曾让城厢镇马鞍村卫生站负责人沈小平头疼不已。
然而令他惊喜的是:“以前花一个月时间,现在当场就办好了!”
从“一个月”缩减到“当场办”,是如何做到的?原来,青白江区以村卫生室(站)医疗机构校验进行试点探索,对全区113家村卫生室(站)进行记分评级,按照不良记分6分及以下、6分以上未达12分和12分三个等级,分别适用简办、快办、暂缓办审批流程。
像城厢镇马鞍村卫生站这样的不良记分未超6分的,简化专家评审及现场审核环节,资料审核合格后,签订承诺书当场予以校验执业登记。截至目前,已办理55家,风险可控,效果良好。
青白江在审批领域对守信市场主体提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优化审批服务;对失信市场主体,实施审慎审查,严格市场准入;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全国首创企业开办阅读式“无感申报”模式、全国率先开展准入准营系统集成“三项改革”……不仅如此,青白江区还推出一批市场主体可感可及、获得感强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企业办事创业体验感、获得感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共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147419件,满意率100%。
分类监管 有奖有惩
“如果企业信用良好,可不可以减少执法检查次数?”在一次企业走访活动中,区人大代表、成都市永益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绪成抛出了这个问题。
他的愿望很快得以实现。不仅是信用审批,青白江还推动监管、执法领域全过程信用应用。简单来说,依托“成都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纵向整合登记审批、监管执法、投诉举报等信息,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对信用好、监管风险低的市场主体“信任监管、无事不扰”,在法定范围内给予执法相对人自我纠错的空间;对信用差、监管风险高的市场主体“重点监管、有事必究”,严格执法、逗硬惩处。
今年以来,青白江撤销18户虚假承诺市场主体;将18户失信市场主体纳入“黑名单”管理;对3711户投诉举报较多、风险预警高的市场主体加大抽查频次……失信惩戒,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企业的合法诚信经营。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主体,只要法定责任和义务履行完毕,相关行为的社会不良影响基本消除就可以完成信用的修复。
惩戒的另一面是“奖励”。青白江区对守信企业提供“信易批”“信易贷”“信易税”等服务。当前,青白江累计帮助1000余家守信企业实现融资贷款50多亿元,向2542家守信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104.57万元,为信用评级高的16000余户纳税人累计减免各类税收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