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成都专项治理中介组织信用差将限制市场准入

点击率:886发布日期:2013-09-18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分享到:

 9月17日,成都市场中介组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试点工作部署会召开,成都市监察局、工商局、建委、房管局、人社局等部门和各区(市)县监察局、工商局参加会议。此次专项治理试点工作从资质审查、年检审核、案件查办、信用监管等方面入手,共分动员部署、自查排查、治理整改三个阶段进行,于2013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

 会议要求:要建立中介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完善中介组织诚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等级差、严重违法的,将其录入中介机构“黑名单”和行贿犯罪档案,依法进行负面信用记录公示、警告提示、限制信贷、限制消费、限制市场准入、降低信用等级、行政司法处罚等惩戒,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由成都监察局和工商局牵头组织,是成都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专项治理重点针对三个领域:一是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中介组织,重点治理从事人力资源服务、职业培训等业务的中介机构;二是工程建设领域中介组织,重点治理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代理等业务的中介机构;三是房地产领域中介组织,重点治理从事房地产经纪、评估业务的中介机构。

 会议强调,各单位要不断强化违法违规重处机制建设、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完善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优化长效监督管理制度,力争通过治理,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权钱交易、弄虚作假、公信力缺失、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和严重经济犯罪行为,建立完善举报投诉、服务跟踪、重大事项报告和行业督察员制度,建立健全“法律规范、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紧密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群众权益,努力营造竞争公平、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监督有力的市场环境,促进人力资源、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成都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晓鸣作了讲话。他强调,此次专项治理要遵循“突出重点、紧扣环节、促进长效”的策略,一是要突出重点,在部门规范和行业发展上下工夫。以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为突破口,在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力资源服务、职业培训、社保代理,工程造价咨询、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代理,房地产经纪和评估领域重点开展治理工作。二是要紧扣环节,在强化监管和重处机制上下工夫。各单位要进一步规范中介组织主体经营资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新申办的市场中介组织,认真审查其资质条件,不符合条件的,暂缓办理资质许可或备案;对已取得资质许可或备案的,要加强资质年审、专项检查,对有违法违规行为或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坚决依法予以处理。三是要促进长效,在健全机制和行业自律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本部门市场中介组织监管制度体系,明确行政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各自职责权限和活动范围,既保障发展,又加强监管。要建立中介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完善中介组织诚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等级差、严重违法的,将其录入中介机构“黑名单”和行贿犯罪档案,依法进行负面信用记录公示、警告提示、限制信贷、限制消费、限制市场准入、降低信用等级、行政司法处罚等惩戒,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据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6年市政府建立成都市规范发展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以来,全市中介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共注册登记各类中介机构45238家,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达40.1%,已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由于管理机制不顺畅、行政监管不得力、行业自律不到位等原因,中介服务领域产生了权钱交易、商业贿赂、弄虚作假、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和严重经济犯罪行为。为此,我市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为契机,大力开展对市场中介组织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利用市场中介组织进行权力寻租、实施商业贿赂的腐败案件,有效防范公共资源分配中的权钱交易行为;严厉查处误导、欺骗消费者、求职者,牟取不正当利益,围标串标,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力争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加快推进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

据悉,成都市监察局将在此次行动中重点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市场中介组织谋取不正当利益、涉嫌商业贿赂等案件,并分析中介组织诱发职务犯罪新趋势,明确下一步治理对策。

作者:韩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