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成都市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明确2020年成都市将加快推动信用产业生态圈建设,加强信用服务创新,重点推动信用新经济,扩大信用应用场景,助力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规范信用服务行业发展。规范信用服务行业,培育信用服务市场,提升信用服务市场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推进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建设,加强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探索出台相关规范行业政策文件。
二是加强征信业监督管理,促进征信市场规范发展。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扩大征信系统覆盖面,提高征信助力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水平。
三是促进信用新经济。以新兴信用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全面促进信用信息与“新基建”技术融合,扩大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基建模式提升,促进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加大信用人才培育力度。鼓励和扶持第三方机构培养信用管理、信用分析等方面人才。积极引进信用管理高级人才,加强与信用建设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支持与高校的合作,推进对信用管理人员、信用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共享经济、众创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活跃的新动能,新经济业态的蓬勃发展也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20年,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推动信用新经济作为创新工作的重要环节,正是紧紧抢抓了这一发展机遇。
去年12月,成都企业信用评估与诚信评价协会(以下简称:我会)在全国率先举行“2019首届中国·成都信用新经济产业大会”,开启了信用与新经济的碰撞。会议就新形势下信用新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以大会为契机,把新兴信用服务业作为新经济发展重点,全面推进成都信用新经济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把成都打造成为信用新经济产业高地,为行业发展强劲赋能。
在推动信用新经济产业的道路上,我会长期积极探索,创新提出“推动信用+,盘活信用资产、构建信用社区、打造信用城市和塑造信用社会。”的思路,全面推动信用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的构建。
通过大力开发信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流量经济、园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发展方式;促进信用+新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新基建”,构建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圈;实现企业事前信用承诺、第三方评级机构事中信用评级、政府事后信用监管的社会共治发展模式;形成信用住、信用贷、消费信贷、汽车租赁等新的信用应用场景。信用新经济产业挖掘、发挥、放大信用信息数据价值,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爆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