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成都市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公布2020年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结合营商环境工作重点,将从夯实信用发展基础、创新信用监管机制、发挥信用便民惠企作用、发展信用产业等方面推进,推动成都市信用示范城市建设。
夯实信用发展基础
营造良好诚信环境
2020年,成都市将从完善信用平台建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等多领域、多举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构成要素优化,夯实社会信用发展基础。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成都市将不断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数据归集和公开公示,推动信用信息应用管理平台建设,不断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加快编制完善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清单、应用清单,进一步拓展信用信息归集范围,力争实现民生、重点领域全覆盖。
持续推进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作,做好存量主体代码换照、增量主体赋码及信息回传校核等工作,加强代码查询公示。
推进“双公示”工作,按照国家、省关于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准,利用成都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全量归集“双公示”数据并推动至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进一步做好城市信用监测各项工作,积极推动与国家中经网的合作,强化成都市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和完善定期通报机制,努力提升成都市信用监测排名。
深入推进“放管服”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推进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信用承诺制度,建立健全主动承诺型、行业自律型、审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失信修复型等信用承诺制度。
健全事中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积极探索推进成都市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体系,健全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信用主体积分或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建立联合奖惩清单管理制度,动态更新《成都市信用联合奖惩目录清单》和《成都市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加快清单录入联合奖惩应用执行系统,推动各项措施落地实施.
完善信用信息异议处理和修复机制。完善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机制,建立企业轻微失信豁免机制。按照国家、省关于“黑名单”对象、行政处罚对象及信用记录对象修复相关要求,完善成都市信用修复机制,探索建立信用修复培训机制。
大力推动信用惠民便企
支撑成都市营商环境优化
加快发展“信易贷”。建立健全信易贷工作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查询,强化现有金融平台“信易贷”功能,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信易贷”服务产业功能区,加强资金支持和宣传。
创新守信激励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信用应用创新,与各类征信机构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支持开发和创新信用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成都市“交子个人信用分”建设,创新“信易+”应用场景,积极开展“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信易+”系列项目,在重点领域拓展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措施。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失信治理长效机制,通过失信预警、履约督办等方式切实推进政府失信治理工作;推动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建全公务员诚信档案,将公务员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奖惩和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
加强商务诚信建设。做好商务领域信用记录及归集,完善重点人群诚信档案,推进实施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模式,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推动将市场主体信用积分应用于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政府资金扶持等重点领域。发挥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失信治理。
加强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加快社会诚信领域重点行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公示。在司法领域,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建立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档案。
加快信用产业生态圈建设
推动信用服务创新
规范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推动信用服务行业自律管理,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档案,主动公示信用承诺。鼓励行业协会出台相关行业规范文件,建立信用服务从业准则和行为规范,定期开展诚信教育和职业培训。
加强征信管理。加强征信业监督管理,促进征信市场规范发展。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扩大征信系统覆盖面。提高征信助力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水平。
促进信用新经济。以新兴信用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全面促进信用信息与“新基建”技术融合,扩大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经济模式提升,促进行业经济高质高质量发展,探索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加大信用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和扶持第三方机构培养信用管理、信用分析等方面人才。积极引进信用管理高级人才,加强与信用建设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支持与高校的合作,推进对信用管理人员、信用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