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0年,四川农业发展明确了三十项重点工作,要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将发展总目标定为: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
2020年四川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是要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抓紧恢复生猪产能,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以现代农业园区引领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生猪出栏6000万头,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达到15900元左右。
深化制度改革 做好顶层设计
四川从政策支持、机制改革、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全方面支持“三农”工作发展。
四川将制度先行,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研究起草省委一号文件,落实分工。组织开展“三农”理论知识学习和重大课题研究,起草相关文件,加快推进天府农博园建设。积极推进“十四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突出粮食园区、种养循环和种业发展,新遴选60个县开展省级园区培育。
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农业立法,做好《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立法相关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立法调研,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
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盘活开发机制。有序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试点试验工作。进一步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和推广。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推进农资打假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快国家(省级)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实施“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
做好承接、下放、取消农业行政审批事项工作,重点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持续推进企业类农场公司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稳步推进农垦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农垦(农场)国有资本组建产业化运营公司试点。
保障日常供应 鼓励发展新业态
当前,四川将对接国家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率先谋划启动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90个粮食主产县和48个产油大县为重点,加快建立一批粮油稳定发展功能区,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全省优质稻面积突破1000万亩,其中“稻香杯”优质稻面积600万亩以上。严控严防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加强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大力恢复发展生猪生产,全面实施“川猪”、“川牛羊”产业振兴行动。继续坚持防、堵、封、控、消策略,切实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协同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生猪专项考核,支持中小养殖户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场,确保全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积极发展家禽、肉牛、肉羊、肉兔等其他畜禽产品,扩大替代肉类供应。此外。加强全省食品安全监测。完善检打联动机制,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制度。
协调推进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发展。抓好川菜、川果、川茶、川药等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建设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200万亩,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000万亩。第十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00家。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500座,新增农产品初加工能力80万吨,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59%。创建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性收入达到1600亿元。
深入开展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创建行动,推进提灌站建设和老旧提灌站更新改造,继续在178个农牧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10+3”特色农机研发,攻关一批“四川造”农机装备,农机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
加快育种攻关,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强农业生物物种管理。推进18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推动“四川省数字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数字农业园区建设试点,推动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
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重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同时,大力改造稻田、冬(囤)水田及老旧池塘,鼓励发展体验式渔业、创意渔业、分享渔业等新业态,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161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30亿元。
推进乡村治理 完成脱贫攻坚
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清洁行动。推进2100个行政村、80万户农村“厕所革命”。逐步实现村民小组专职保洁员全覆盖。评选全省十大美丽宜居乡村。
聚焦脱贫攻坚任务,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统筹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抓好东西部协作扶贫。
进一步细化、实化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创新家庭农场金融产品和综合保险办法,筹建“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统筹构建“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6万人以上。打造农村双创升级版,启动建设新农民新技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财政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加快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发行乡村振兴专债等多种模式,扩大农业农村投入。
抓好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动农村传统手工艺和生产技艺挖掘、传承和保护。指导协调“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做好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工作。
抓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试点示范和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推动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和青白江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创建。推动中法、中以等合作产业园建设。深化川台、川渝、川粤、川浙等省际间区域农业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