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刚要(2014-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各项精神和部署,落实国家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率先建立养老服务业治理体系,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打造“信用养老”服务模式和品牌形象,建议市民政局在养老服行业试点实施信用管理模式创新。一、做好信用管理模式创新的顶层设计
一是明确体制。在市民政局领导下,通过局相关科室统筹协调各相关机构推进信用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二是建立机制。选聘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制定创新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包括设计信用管理模式创新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保障措施、时间表和线路图。
依据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针对养老服务业的各项管理办法、监管措施等规范文件,对位编制信用管理标准、信用信息标准、信用评价标准和红黑名单使用规范。使主体行为由定性实现定量,结果可评价能应用。
起草、完善《市养老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2年)》、《市养老机构驿站信用信息目录》、《市 养老机构驿站诚信评价指标》、《市养老机构驿站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方案》、《市养老机构驿站诚信评价实施办法》、《市在养老补贴资金发放中使用信用报告的管理办法》、《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目录》、《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诚信评价指标》、《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方案》、《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诚信评价管理办法》等文件。上述文件是开展市 养老机构驿站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模式创新的政策依据和制度规范。文件通过评审后,以政府部门文件的形式颁布。构建由专业信用服务机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由征信系统、分析系统、评价系统和大数据库、信用信息库、信用报告库组成的综合信用管理系统,作为实施信用养老的管理工具。通过制定市 养老机构驿站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诚信评价信息采集表,确定全市养老机构驿站和从业人员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红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数据,建成市 养老机构驿站信用信息数据库。部署运行对市 养老机构驿站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施信用管理,自动生成并数字化输出评价结果和详细报告。逐步形成市全部 养老机构驿站诚信评价报告、服务质量信用评定报告,以及全部从业人员诚信评价报告,实现对市 养老机构驿站和从业人员诚信管理和评价的“全覆盖”,为开展行政监管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市民政局官方网站(或市政府信用网站)开设养老服务业的“信用频道”,视情况公开公示评价结果。通过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监管成本,通过信用化提升管理质量,控制市养老服务业管理风险。依据大数据和信用记录对承担养老服务的社会机构、公司企业、从业人员以及自然人等开展信用评价,根据市民政局的要求设定应用场景,通过信用评价结果对各主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配置市民政局相应的经济和社会资源。让数据产生信用,让信用具有价值。逐步开展 养老机构驿站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在日常监管、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养老服务补贴、运营资助、非营利性 养老机构驿站“以奖代补”、养老机构驿站收费管理、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评优评奖等方面施行激励、限制或惩罚措施。以正面扶持为主。选择符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和应用领域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扩展应用,让守信者获益。一是对诚信评价结果优良的养老机构驿站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给予荣誉褒奖或物质鼓励;二是对市养老补贴资金发放进行试点,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提升补贴资金使用的质量和效率;三是依托养老信用管理平台,委托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信用产品服务,推进落实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同时,建立诚信协同监管机制,增强养老服务单位诚信经营意识,推动其主动开展内部信用管理建设。适时扩展信用管理应用范围,实施养老服务业全面信用管理。一是优化提升市 养老机构驿站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信用管理水平,丰富充实养老机构驿站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数据,在行政监管和资源配置的更多领域使用信用评价结果;二是逐步实现对全市养老服务业的信用管理,从养老机构驿站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扩展到对养老产业经济主体、老人及其家庭的全面信用管理;三是不断增加对养老服务业的信用监管手段,丰富信用评价产品类型。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是专门从事信用管理、信用标准、信用平台服务的机构,正在组织实施信用管理模式创新工程。在信用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和参与下,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已经制定信用管理制度规范,搭建综合信用管理平台,成为北京市养老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领跑者”和“示范者”。我们愿意作为市民政局信用管理模式创新的专业助手,通过创新实践,探索出本省乃至全国民政体系可复制、能推广的信用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