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在一块豆腐上直接放一个杯子,杯子要倒;那假如把豆腐里插满竹签签,再平放一个玻璃,杯子放在上面就没问题了。豆腐就是软土地层,竹签签就是桩,玻璃板就是承台。”老师一席深入浅出的打比方,让台下听讲的师傅们连连点头。
8月15日,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这就是今天上午在成都郫都区战旗村乡村振兴学院举行的农村建筑工匠专题培训现场的一幕。成都市住建局不忘初心,落实贯彻省市有关规定,为农村建筑工匠“量身定制”培训教材,启动了成都首次全覆盖农村建筑工匠培训。

“此次培训除了可以提高建筑工匠技能,加强成都农村建筑工匠管理,规范农村建房承揽行为,确保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还可以促进成都村镇建设有序发展,为乡村振兴以及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助力。”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此次市住建局组织的覆盖全市17个区(市)县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今天在郫都区率先启动。今天在战旗村乡村振兴学院上的第一课,一共有141名学员参加。今年,全市预计将培训农村工匠人数2848人。
为工匠培训“量身定制”教材
务求培训取得实效
因为是首次,没有前例可参考,大家对教材也颇花了些心思:“因为针对的是长期在一线施工的农村建筑工匠,讲得深了,大家搞不懂、用不上,讲得浅了,又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PPT+板书一起上
老师深入浅出让大家直呼“收获大”
“这个老师讲得可以,听到是在‘冲壳子’,其实就把道理讲撑抖(清楚)了。”今天参加培训的工匠何碧勇说。他告诉记者,自15岁开始修房砌屋,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专业系统培训。“比如栏杆之间的空隙,以前都是凭感觉整,今天才晓得应该留11厘米。为啥子是11厘米喃?因为要防止小娃娃钻去卡起。”何碧勇认真地给记者来了个“现学现卖”。“以前对很多细节不清楚,比较粗,今天听了课不仅晓得了该咋各整,还晓得了为啥子要这样子整。”工匠王国敏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