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2014全国两会系列访谈:曹义孙委员解读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

点击率:3294发布日期:2014-03-11文章来源:正义网

分享到:

主持人:他们是“特别”讲信用。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这有说明什么问题呢?光靠观念还不行,还要有制度,要有正义的制度、良性的制度。第三个方面,加大惩罚力度,让他付出更高的成本。最终达到不想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另外,制度还要有监督,当制度公开化之后,有人监督,你就不能够说假话。你说你的产品是非常合格的产品,我们每天监督、检查,看你是否合格。你说假话没有用啊,我们有监督机制。所以制度要设计的合理,不管是个人、企业、组织、政府,都不能做坏事。

主持人:您说的是不是类似于国家标准?除了完善法律以外也应该有相应的标准。比如说某个产品一定要达到某种标准。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制度有很多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道德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法律层面。第三个层面就是标准层面、技术层面。当然下面还有一些习惯、习俗,这也是标准。一旦形成某些习俗,对造假还是有约束力的。从这三个方面加强的话,我估计会有所成效。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观念的问题,我还有一个想法是。刚才讲了通过教育的途径,教育是多方面的,它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家庭教育。现在中国最需要在诚信建设方面,最重要的一个基础性的建设就是家庭诚信教育。因为家庭当中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直接导致他对世界看法,比如乐观主义、怀疑主义、悲观主义态度,这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信念受到创伤,老的时候要填补它非常困难。儿童时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灵直接影响到他将来的观念和行为。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当中经常是为了孩子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利益说假话,找关系、找后门,我们自己也有经历,周边的家庭也有经历。比如说孩子读书,一旦考不好,家长就带孩子找关系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如果在幼年时没有形成阳光、乐观、对人信任的态度,那么以后他就不可能信任,就很容易猜忌、怀疑别人,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信任还是不信任,说到底就是你对陌生人信不信任。熟人肯定信任了,父母、孩子肯定信任。现在最重要的是对陌生人不信任,持怀疑态度。对陌生人不信任就会影响你的发展,影响你拓展世界的能力和眼光。作为一个民族来讲也就失去了走向世界的能力。如果一个民族封闭了,没有与陌生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和经验、态度的话,整个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诚信是直接相关的,所以说到底中国人要从个别诚信向普遍诚信的转变。

主持人:这几年出现频现“老人摔倒没有人扶”的现象,都是基于这一因素。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如果是你的外婆摔倒了,你根本不可能担心有问题。如果是陌生人就会担心,会不会讹我啊,这就是普遍不信任的表现。所以普遍不信任这是民族的大忌,是民族走世界的障碍。中国必须要搬掉这个障碍,必须要相信陌生人。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首先态度上要相信。有这种信念,相信人性,相信人是好的,要有这种信念。尽管他在现实中吃亏、上当、受骗,但还是要相信。这个民族就有希望,这个人就有希望。尽管你吃一次亏、上一次当,没关系,人生总是要吃亏的。总体上来说,只要你相信人肯定是利大于弊,对于个人、对于民族来讲都是这样,所以普遍信任在中国太缺乏了,中国需要这种信任、文化、行为,中国需要这种德行。所以说,人首先是需要有诚信的信念,其次要有诚信的德行,要按照诚信的德行去行为,这个社会就好了。

主持人:前几天深圳地铁还发生了“外企女经理晕倒没有搀扶最终死亡”的悲剧事件。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那个就复杂了,它这里还存在技术问题。摔倒了,救与不救、怎么救,除了道德层面之外还有是否有能力去救的问题。当然,这一事件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当人们遇到灾害时要有这种救济的能力,这是深一层的,不纯粹是人性问题。

主持人:其实,监控录像显示有几个乘客又返回来观察,看看怎么回事儿,最后报警。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要设身处地考虑怎么更有效的救治,而不是盲目救治。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曾讨论过大学生跳到粪坑救一个淘粪的大爷最后死掉,此事值与不值的问题。如果说大学生救一个农民不值,这是不对的。从生命来讲,大家都是平等的,应该救。但是你有没有能力救,有没有考虑到中毒,盲目救也不行,不然会导致社会整体利益的受损。社会总体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利大于弊,这也是道德原则。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这种现象很多,的的确确我们应该怎么来教育孩子们,从小教育他们相信人性,愿意主动帮助人。如果这成为国家氛围的话,这个民族就大有希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希望。现在已经是全球化经济了,如果都是怀疑的性格,那就是封闭自己,会阻碍发展。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之前我有次开车问路,不理我。之后我再次去问他,他说“你下来吧”。我一想,我确实不礼貌。结果他却给我指了条错路。一方面对你不满意,另外一方面还给你指错。其实,不要在意别人是不是完善的,不能说你不完善就对你不好一点,这不是普遍信任的态度。普遍信任,不在意别人的缺陷,而在意你能否给别人更好的东西让别人更好。这是有德行的做法。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一个人要成为事情发展的原因而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结果。不能说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你好与不好是你的事,但我会对你好,这样就能形成良性互动,平时都这样做,社会才会变好。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社会诚信中的一些问题怎么经过一系列的制度、教育等方式达到一个诚信的社会,形成良性互动,每个人把自己作为一个原因,好的原因,尽可能对别人好,尽管回报自己的不一定是好的。没关系,但我要体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我一个人对你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多几个人对你好,可能会影响你,心理就会产生变化了,你就会慢慢反思,现在中国就是需要这个。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怎么做?需要从家庭教育开始、从孩子开始。当然成年人也要教育,成年人教育首先是领导干部要教育。现在进行全面司法改革,我们要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这是中央改革三中全会都提出来的,怎么办呢?重要的是领导干部。治理者必须首先现代化,必须需要现代化的人格,我认为这就是诚信的人格,他的人格就是有诚信、有德行的人。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这种人必须要有三个德行:一是求真的德行,要实事求是、具有科学态度,否则就偏激。比如说咱们是哥们儿,你再不好也觉得你是对的,这是低层的哥们儿义气,黑社会就是这样的。他们拼命、团结、合作,但是不正义的,所以必须是要有求真的态度。治理者必须要了解治理对象的规则、规律、特性,必须要按规定办事,要按真理办事,不能够凭自己主观意识办事,这样的话就治理不好社会。同时必须要有求真的态度,诚实是追求真理的态度。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二、诚实是追求正义的德行。追求良好、善良、讲信用。真实的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他人着想。所以说不光从道德角度上讲,还要从真理角度上讲说明诚实是一种德行,同时在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也是一种德行,正义的德行。三、追求正义必须通过民主和法治。你要相信你掌握的权力,权力是人民的,人民是真正的治理者,你只是代理治理者,你要按照规则使用权力。这实际是领导干部的诚信问题。

主持人:您所提到的诚信建设,跟当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关联?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这是核心概念里更核心的是基础性的概念,为什么说是基础呢个,它跟我们整个社会、党的路线都是密切相关的。诚实信用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讲的是中国的体用关系。“实”是体,“信”是用。“体”是本体,是万世万物的根基和原因。人要诚信诚实,要向天道学习,以天道化育内心的东西。所有的社会价值都是以本体价值为基础的,以诚信价值为基础的。所有一切好的东西都建立“实”的概念上,真实、诚实。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我们哲学里有一个概念,客观实在性,我们的认识就是要从事实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认识“实在”,这就是真理。由此可见,所有的社会道德,在社会还没出现的时候,诚信就存在了。最终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讲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诚信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里最核心的东西,正因为强调这一点才使中国的核心价值超出了人权的价值观。只有超出人权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抵抗西方的人权挑战,要建立一套整体的思想体系、制度体系、文化体系,说出去、走出去才能说服别人、才能有更高恒远的思路,别人才会看到你更好的前景,只有如此中国才能走出世界。

主持人:其实除了现实社会中要讲诚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会更需要建设社会诚信。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这个问题两个说法,为什么呢?我们也研究虚拟世界的诚信问题。现在提出网络实名制等等建议,其实正因为是个虚拟的世界,人们才可能真正说出自己真实的话。如果是真实的世界,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可能会不敢说出真话。所以这个尺度、分寸怎么把握很重要。

共3页 第2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