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为落实国办发35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四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行“加快推进四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工作座谈会”,并探讨了“四川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成都企业信用评估与诚信评价协会(以下简称我会)受邀出席会议并提出的相关建议,得到四川省发改委的高度肯定。
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是以坚持依法依规、改革创新、协同共治,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方案确定了初步的工作目标:2020年初,以信用为基础,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实现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监管、动态精准监管,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2020年底,全省各行业各地区信用监管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实现信用监管全覆盖,信用成为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同时,方案还强调了重点工作任务,将开展十大重点工作,推动信用承诺落地、诚信教育落地、自愿注册落地、信用评级和分级分类监管落地、信用报告应用落地、市场禁入措施落地、信用修复落地、联合惩戒落地、信用自净建设落地、法制建设落地。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信用办综合处处长李伟在会上表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一是要清单管理、挂图作战;二是政府、行业组织、专业机构“三方”共同推进,发挥市场的作用;三是要鼓励创新、制度保障、以用促建。实现分类分级监管、依法依规监管、动态精准监管,现代化治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当天,我会韩秘书长认为,此次座谈会为推动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送来及时雨。他还希望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要团结整合、抱团取暖,全面推动此项工作,不断培育信用市场。我会此前形成了“1+N”信用评级模式,推动了民生重点领域的信用评级工作,形成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级、事后信用监管的工作模式,探索形成了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韩秘书长在会上提出的四点建议得到四川省发改委的高度肯定。他提出,推动此项工作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信用中国四川开通专业协会的数据接口,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政府要加强对全社会的信用教育、培训、宣传。要加强信用管理员和信用管理师的培训,设立信用大讲堂,开展“守信讲责”信用演讲比赛,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三是要统一信用标准和监管备案。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工作,要按照1+N的模式,做到全方位扫描企业信用,同时,要加大第三方机构的备案监管工作,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快信用等级和信用报告的使用。以用促建,信用等级和评级报告要纳入信用中国四川和信用中国四川成都网站,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全面使用。
当天,四川省市场经济诚信建设促进会,成都企业信用评估与诚信评价协会、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协会、省电力企业协会、省大证信用评估服务事务所有限公司、成都登金科技有限公司、中投国信(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中大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东方安卓(北京)征信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北京睿至大数据有限公司、四川新闻网、中国经济信息社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等单位出席会议。